【深圳商报讯】《2024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于近日发布。报告显示,深圳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数在超大城市中排名第一,绿色出行意愿指数在全国城市中也居于领先地位。
该《报告》由高德地图联合国家信息中心大数据发展部、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同济大学智能交通运输系统(ITS)研究中心、未来交通与城市计算联合实验室等机构共同发布。《报告》基于监测的50个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数据,对城市公共交通运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户出行体验进行了全面分析。
数据显示,兰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数方面表现突出,分别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显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统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具体到深圳,2024年,深圳高峰期公共交通与小汽车出行时间比约为2,在城区常住人口1000万以上的超大城市中,仅次于北京的1.99,说明城市米乐智能科技早晚高峰期采用公共交通出行的时间效率体感较好;全市公共交通平均步行距离(包括进出系统、换乘等)为1097米,在超大城市中为最小,显示出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统设计上的便利性;深圳公共交通平均换乘系数为1.552,在超大城市中仅逊于东莞和重庆,市民公交出行直达和一次换乘累计占比接近八成。此外,在高峰期平均候车时长指标的评估中,深圳在超大城市中的排名也进入了前三位。
较为便捷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提升了市民绿色出行的积极性。《报告》显示,在整体绿色出行意愿方面,深圳在50个城米乐智能科技市中排名第三,仅次于北京和上海,显示出市民对绿色出行方式的高度认可和积极参与。
报告同时公布了所监测的50个城市的交通健康指数。南通市以73.2%的交通健康指数继续蝉联榜首,其次是绍兴、台州、洛阳、惠州等城市。深圳交通健康指数为56.5%,同比上升3.48%。2024年,50个城市中有21个路网高峰拥堵延时指数下降,占比42%;1个城市路网高峰拥堵延时指数上升,占比2%;28个城市基本持平,占比56%。
来自深圳市交通运输局数据显示,2024年,深圳累计完成158个枢纽、口岸、学校医院等重点区域交通综合治理,打通断头路31条,新改建自行车道超700公里,累计达4415公里。全市新划设地铁出入口周边等道路范围内电动自行车停放区域超1100处,以“轨道交通为主,地面公交为辅”为原则优化调整公交线条,新开特色服务公交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