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人工智能领域迎来重大转折——AI智能体(Agent)取代大模型成为行业焦点,从实验室走向千行百业。国际知名信息技术研究和咨询公司Gartner预测,企业软件中整合自主型AI的比例将从2024年的不足1%跃升至2028年的33%,同时超15%的日常工作决策由智能体完成。在这场变革中,通信运营商以技术创新和生态协同为引擎,推动智能体在通信、民生、产业等领域的深度落地,成为行业标杆。
从金融诊疗到智能制造,智能体的应用边界正被不断拓宽。北京邮电大学人机交互与认知实验室主任刘伟表示,所谓智能体就是一个能够感知环境、作出决策并执行任务的“智能个体”。不论是运营商还是互联网厂商,今年上半年都在智能体领域动作频频,构建了覆盖多领域的智能体体系,实现从“单一功能”到“自主服务”的跨越。
中国电信面向工业、应急、教育等行业研发80多个行业大模型和20多个智能体应用,服务行业客户超2万家。中国电信通过构建工控智能体,助力客户生产运营提质增效,并在多个高能耗行业落地实践,通过云网采控一体底座+工业大模型/工控智能体协同,促进客户生产经营跨系统全流程协同优化。星小辰终端智能体基于中国电信的通话业务打造了AI通话助手,支持通话防诈、AI代接、通话摘要代办、智能字幕等功能,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通话助手。
中国移动推出灵犀智能体2.0构建全场景智能服务新格局。灵犀智能体作为AI战略的核心载体,通过多智能体协同架构实现了硅基与碳基的深度协作,在生活、生产、治理领域推动数智化跃迁。过去一年,灵犀1.0已服务超8亿人次,月活用户突破6000万。灵犀2.0将进一步拓展全场景服务能力。
中国联通打造智能体开发平台“元景万悟”,已支撑超7000个智能体构建,助力企业高效实现智能化转型。
互联米乐m6网页版登录入口网厂商方面,阿里巴巴依托阿里云推出“通义千问智能体平台”,覆盖电商、物流、金融等领域;腾讯基于混元大模型构建“腾讯智能体开放平台;百度以文心大模型为核心,推出“灵境智能体引擎”,现已推出覆盖能源、交通、汽车、医疗、环境等领域的精选行业场景智能体家族。
中国电信董事长柯瑞文今年多次表示:“今年是人工智能规模应用元年。”AI智能体的爆发式增长,则是人工智能规模落地应用的一个重要标志。据Marketsand Markets预测,全球智能体市场规模将从2024年的51亿美元增长至2030年的471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44.8%。这一爆发式增长得益于技术突破、市场需求和政策支持三大因素。
在技术突破方面,多模态大模型、强化学习等技术持续发展,在长文本理解、图文与音视频的多模态处理等方面的能力显著提升,使智能体具备更精准的感知和决策能力。中国电信自研的“星辰MaaS平台”支持多模态数据训练,使智能体具备复杂任务拆解能力。今年7月,中国电信发布星辰智能体即服务(AaaS)能力体系,在对行业Know-how深入理解后,打造“应用矩阵 + 开发平台 + 交付服务”三位一体新服务范式。
在市场需求方面,随着数字化转型加快,市场对“端到端自动化”“个性化服务”的需求激增,用户不再满足于“对话式AI”,而需要“能办事的AI”。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副所长栗蔚表示,目前看来,在企业级应用方面,可以应用智能体推动企业降本增效和数据驱动决策的进一步实践。
在政策赋能方面,国家《AI+行动方案》明确将智能体列为重点方向,北京、上海等多地出台智能体专项政策,通过模型券、算力补贴等形式鼓励智能体发展。今年7月,工信部发布《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2025年工作要点》提出,实施“人工智能+制造”行动,支持企业在重点场景应用通用大模型、行业大模型和智能体。
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认为,2025年是智能体元年,智能体将彻底改变AI在企业中的应用效果,推动行业从“玩具级”工具向“生产力级”伙伴转变。
智能体健康发展离不开生态支撑。产学研深度融合成为推进智能体产业发展的关键纽带。
4月14日,中国信通院启动“可信AI智能体测试床”建设工作,联合华为、百度、金蝶软件、联通数科、中国移动研究院、VIVO、吉利汽车、华晨宝马等十余家头部企业,旨在构建覆盖多智能体协同测试的标准化环境,推动智能体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产业规模化应用。
7月23日,“智能体创新推进计划”于2025中国互联网大会“智能体创新推进论坛”上正式启动。该“推进计划”由中国互联网协会联合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11家单位发起,2025年至2026年,“推进计划”将锚定关系智能体产业发展的重要课题,主要围绕建机制、瞰趋势、搭平台、推应用、倡开源、立标准、助融通、促共赢、育人才、保安全等十个方向开展相关工作,携手打造中国智能体创新应用大生态。
在近日举办的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人工智能标准化国际合作论坛上,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联合80余家产学研用单位,正式发布《智能体协议共建共享联合倡议》,旨在凝聚产业共识,推动标准先行与开源共享,构建统一、开放、安全、高效的智能体产业生态。
此外,近日,在由世界数字科学院(WDTA)主办的数字技术与人工智能社会影响全球咨询会上,由中国电信研究院、清华大学、蚂蚁集团共同牵头,联合二十余家国内外顶尖机构共同编制的全球首个聚焦单智能体运行安全的全链路测试标准——《AI智能体运行安全测试标准》正式发布。在此次国际标准制定中,中国电信研究院首创构建了多维度关联分析框架,实现风险透视的“无死角覆盖”。
未来,随着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与生态协同的深化,智能体将成为数字社会的“基础设施”,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