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由安徽建工集團自主投資、建設、運營的徐淮阜高速公路宿淮段正式通車。該路段不僅提前10個月實現通車,讓皖蘇之間的通行更加便捷,融入其中的“智慧基因”更讓高速公路運營邁向新階段,從數據驅動的精准管理米乐m6科技平台到智能便捷的服務升級,每一處細節都彰顯著現代交通的創新活力,為司乘人員帶來安全、高效、舒適的全新高速體驗。
“以往養護、收費、應急等部門各管一攤,數據難以流通,遇到突發情況時經常手忙腳亂。”在徐淮阜高速智慧運營中心內,高速公路管理處工作人員端建軍指著實時刷新的大屏介紹,如今這一困擾行業多年的難題已得到徹底解決。
項目建設初期,集團便以“頂層設計引領、技術創新突破、場景落地應用”為主線,構建全周米乐m6科技平台期智慧高速公路建設體系,著力打破傳統高速公路各系統間的壁壘。通過搭建“路段協同平台”,將收費數據、設備狀態、氣象信息、應急資源等多類業務數據實現“一網匯聚”,構建起“數據採集-智能分析-決策支持-共享利用”的完整鏈條,讓每一項決策都有堅實的數據支撐,每一項服務都能精准觸達司乘人員需求。
“數據不再是零散的數字,而是會‘說話’的決策依據。”運營負責人楊軍舉例道,系統通過對車流數據的精准分析,能夠提前預判早高峰時段,進而及時增開收費車道,使通行效率提升40%。這種“一屏觀全局、數據驅動決策”的模式,推動高速公路運營從傳統的“經驗判斷”全面轉向“精准調控”。
通車以來,“空中巡查員”已成為徐淮阜高速運營管控的亮眼名片。搭載AI識別算法的無人機,每天按照固定航線巡航,對違法停車、路面拋洒物等安全隱患的識別准確率可高達95%,發現異常后10秒內即可將定位信息傳送至指揮中心。“過去人工巡檢完72公裡路段需要4小時,現在無人機1小時就能實現全覆蓋,即便在夜間也能正常作業。”應急管理部張康康介紹道。
地面上,各類智能設備同樣各司其職、忙碌不停。服務區的清掃機器人能夠自主規劃路徑,靈活避開行人和車輛﹔隧道內的傳感器實時監測照明、通風設備狀態,預測性維護模型可提前72小時預警故障風險,將“被動搶修”轉變為“主動保養”。在調度中心,運營決策可視化系統整合車流、設備、應急資源等數據,一旦發生事故,系統會自動生成最優救援路線,聯動就近收費站、養護點快速響應,使應急處置時間縮短至30分鐘以內。
2024年以來,徐淮阜高速宿淮段項目先后攬獲國家級科學進步獎2項、省級科技進步獎2項,形成15項省部級工法以及4項專利成果,BIM技術應用覆蓋設計、施工全流程,為工期提前10個月完成提供了強大助力,生動彰顯了集團雄厚的科技創新實力。這些豐碩的科技成果不僅服務於徐淮阜高速的高效運營,更成為集團“投建運”一體化模式的重要技術儲備。
徐淮阜高速的通車不僅標志著工程建設的圓滿收官,更開啟了集團在智慧交通領域探索的嶄新征程。它以實踐充分驗証了“投建運”一體化模式的強大生命力,讓人們清晰看到了智慧交通的未來圖景,既讓每一段旅程都更加高效、更加溫暖,更為安徽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加速構建注入了澎湃動能。(文軒)
人民日報社概況關於人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合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
人 民 網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