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某化工厂的中央控制室警报骤响,AI系统在0.1秒内锁定异常:反应釜温度异常飙升。数字孪生平台同步模拟出爆炸影响范围,无人机编队立即升空喷洒降温剂,防爆智能机器人精准切断阀门——这场由AI主导的“紧急制动”,将潜在的重大安全生产事故消弭于无形。这并非科幻场景,而是中国安全生产的日常图景。据应急管理部最新数据,应用AI技术的企业事故率平均下降37%,人工智能正以“数字安全员”的身份,推动工业安全从“人海防御”向“智能防线”跃迁。
过去十年,我国生产安全事故年均下降12%。但根据应急管理部2025年发布信息,2024年,中国工业领域仍面临严峻的安全挑战:全年各类生产安全事故达2.18万起,死亡人数1.96万。在化工、能源等高风险行业,传统工业巡检长期依赖“人工+周期检查”的被动管理模式,暴露出的系统性缺陷,随时可能引发重大安全事故与经济损失。
突发事故成本高昂:突发停机导致单次损失超百万,年度维护费用高。政策与技术的双重驱动正在加速行业变革。2024年国务院安委会发布《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方案》明确要求,2026年前建成10个国家级AI安全示范园区,高危企业智能监测覆盖率提升至90%,重大危险源AI预警响应时间≤5分钟。与此同时,《“工业互联网+危化安全生产”建设标准》等政策密集出台,为AI安全技术安装“导航系统”。2024年国务院“人工智能+”行动将安全生产列为重点领域,政策与技术双轮驱动的发展格局已然形成。这一背景下,中控技术等企业凭借AI算法、多源数据融合与工业场景深度适配能力,率先突破“人防”天花板,构建起覆盖生产、设备、园区、人员的多维智能防线。
中控技术作为中国流程工业自动化领域的领军企业,近年来在“AI+安全”领域推出了多项创新解决方案,其安全优先系统结合AI大模型技术,使得预警预测效率、综合决策效果得到显著提升:实现了从“事后追溯”到“事前预防”,从“安全信息化”到“过程安全”,从“安全数据分析”到“安全大模型智能体应用”的安全管理模式升级。
中控技术的安全优先系统和时间序列大模型TPT(Time-seriers Pre-trained Transforme米乐m6网页版登录入口r)融合,在万华化学600309)宁波基地创造奇迹。通过结合TPT的能力,可以提升装置风险识别和处置能力,降低设备的可用性损失,实现离子膜寿命预测并给出最佳更换策略,32%碱浓度精准预测及质量优化,电解槽负荷分配优化,废液pH智米乐m6网页版登录入口能预测控制,一次盐水碳酸钠智能控制,实现智能控制平稳操作运行,还可提前72小时对价值2亿元压缩机组的轴承磨损风险进行预警。这种“未病先治”的能力,使得企业年均节省维护费用超3000万元,将安全管理从“被动止损”转向“主动防御”。
某港区部署的“智能监管平台”,通过5000+传感器和200+台无人机,构建起立体监测网,2024年成功预警6起重大风险。其数字孪生系统能模拟危化品泄漏后30分钟内的扩散路径,应急响应速度提升60%,成为应急管理部认证的“智慧园区标杆”。
气体监测手环:VOC浓度超标即时震动警示功能帮助降低系统违规频次83%,被工人们称为“不会骂人的安全主任”。
中控技术为新安化工二甲酯提供的VR安全培训项目,使其可在二甲酯装置的VR场景中实现精酯开车、精酯停车、精酯紧急停车、精酯泄漏培训,以熟练掌握操作流程及应急处理过程,有效提升生产安全培训效率。同样,在华中科技大学催化裂化MR安全培训项目中,客户佩戴MR眼镜结合半实物装置,模拟主风机出口阀异常与顶循温控异常的安全事故处理过程以进行培训,并通过机理计算实时看到事故过程的反应情况变化,大幅提升安全培训效果。
在某石化企业,20只防爆四足机器人可耐受80℃高温,替代人工进入储罐区检测,年减少高危作业5000人次。
在茂名某石化,20只防爆四足机器人可耐受80℃高温,替代人工进入储罐区检测,年减少高危作业5000人次。
中控技术通过采集动静态数据、气云成像数据,以及实时数据与安全信息化数据,结合AI算法,能够实现风险态势的动态量化评估与事故演化推演,并进一步实现风险预警预测以及泄漏扩散三维可视化。在实际应用中,达到应急响应时间缩短40%、高危工艺事故误报率降低45%以上的显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