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8月10日电 (记者任妍 栗翘楚)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现场,展台前涌动的人潮、体验区排起的长队,彰显出机器人产业的旺盛生命力。热度背后,一个更深刻的逻辑愈发清晰:人才成为支撑这股热潮持续涌动,进而推动产业从“热闹”走向“深耕”的“源头活水”。
大会期间,来自产业链企业的声音,勾勒出当前机器人产业人才的特征,既反映出产业快速扩张时期的人才需求变化,也蕴藏着“活水”能否持续奔涌的关键密码。具体来看,从人才供需数量上,全链条人才需求依然旺盛;从来源结构上,呈现出跨领域的多元化特征。
睿尔曼公司合伙人李森表示,目前行业内的人才主要来自三个渠道:一是高校应届毕业生;二是从汽车、3C、自动驾驶等领域转型而来的从业者;三是传统工业自动化领域的从业者。
多位受访者表示,机器人产业仍存在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之间的错配。一方面,高端领域人才供给不足,尤其是人工智能、数据闭环等核心技术领域亟需补强;另一方面,跨领域人才适配成本较高,传统工业自动化人才需适应机器人产业的智能化技术要求,跨行业转型者需补足机器人领域专业知识,人才从适配到胜任的打磨周期较长,加剧了企业的用人压力。
业内人士表示,针对机器人产业人才供需不匹配这一矛盾,未来可从多方发力:政府聚焦机器人人才培养,推动产教融合与人才扶持的相关政策落地;高校优化课程体系,设置交叉学科;同时,深化校企协同、加强社会实践,培养具有原创理念的复合型人才。
机器人产业人才培养方向,在行业实践中正得到印证。杭州智元研究院智慧助力助行事业部负责人任敬伟表示:“现在高校开设的前沿交叉学科是很好的探索,关键是要在夯实学科基础的同时,着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这是产业对学校人才培养的期待。”
2024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销量达30.2万套,连续12年保持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2024年,中国机器人专利申请量占全球机器人专利申请总量的三分之二。
产业优势形成的背后,离不开人才储备。业内专家指出,当前,整体产业发展仍处于技术研发与场景验证的关键期,因此,对技术研发、系统调试及解决方案优化等环节的人才需求更为迫切。这股由人才汇聚而成的“活水”,不仅是机器人产业从“热闹”走向“深耕”的核心动能,更是驱动智能制造产业升级的关键资源。(实习生顾若菲对本文亦有贡献)
在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工布江达县客货邮融合服务站,一辆辆客货运一体的公交车整齐地排成一排,服务站工作人员对站内的快递包裹进米乐智能科技行分拣装车,这些分拣好的快递包裹每天将会和乘客们一起“坐”着公交车下乡进村,村民们在自己家门口就能实现“寄递自由”。 “目前我们共开通了5条线个乡镇,每天能跑两趟,上午和下午各一趟,平均每天运送的快递量在七八百件左右,有时候甚至可以达到1000件以上。…
人民网北京8月12日电 (记者王震)据中国上市公司协会消息,为引导上市公司树立回报投资者的理念,增强分红意识,中国上市公司协会结合现金分红规则要求,编制发布2025年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榜单。 从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总体分红数据来看,各项政策的牵引带动和市场引导作用明显,2024年度上市公司分红意识不断增强,用“真金白银”积极回报投资者。…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版权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